:::

核能安全相關議題

美國、蘇聯及日本等三處發生核電廠嚴重核災事件的地區,周邊居民特別是孩童出現病變、癌症的機率都遠高於其他地區,是否屬實?

Updated: 102年12月26日

【摘要】:

1. 美國三哩島事故的微量排放並未造成附近民眾致癌率增加。
2. 蘇聯車諾比核能事故唯一可確定的輻射健康效應只有事故當時在輻射影響地區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甲狀腺癌明顯增加。但1986年後才出生者就沒有甲狀腺癌增加趨勢。此外疏散與污染區居民其他癌症並沒有額外增加情形
3. 日本福島核能事故目前為止並無任何一人因輻射而死亡,目前仍然有高達3000人在當地工作。
   
【說明】:
1. 美國三哩島核能事故民眾健康效應
  依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對三哩島核能事故報告顯示,三哩島核能電廠周圍200萬人口平均人員所接受輻射劑量低於0.01毫西弗,為當地背景值的百分之一。流行病學文獻並未觀察到民眾健康效應之直接證據。
  另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在1990年針對國內52座核電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1950-1984長達30多年期間,沒有證據可以把核能電廠附近癌症死亡案例歸咎於電廠運轉所致。除了美國外,一些主要的核能國家,如英、法、加拿大、比利時的核能電廠附近均曾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其結果均顯示「核能電廠微量的排放不致造成附近民眾致癌率增加」。
   
2. 蘇聯車諾比核能事故民眾健康效應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UNSCEAR)2010年報告針對車諾比核能事故之輻射健康效應資料結果顯示,在車諾比核能事故之疏散區居民約11.5萬人,平均輻射劑量約31毫西弗(mSv);污染區居民約640萬人,平均劑量約9毫西弗,其民眾健康效應研究結論顯示:事故當時為兒童與青少年(<18歲)族群,發現超過6,000位的甲狀腺癌,但1986年後出生者則沒有甲狀腺癌增加的趨勢。這是因為蘇聯當初既沒有迅速疏散民眾、也沒有管制飲食,導致年輕族接受較多放射性碘暴露所致。此外疏散居民及污染區居民其他癌症統計上並沒有額外增加情形。而在其他受影響區居民如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居民平均輻射劑量約1.3毫西弗,以及其他鄰近國家民眾平均輻射劑量約0.3毫西弗,都沒有證據顯示可歸咎於輻射曝露的任何健康效應。
   
3. 日本福島核能事故民眾健康效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3年2月公布對日本福島核能事故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有關於輻島事故民眾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依其地理位置分為四大區域說明:
  (1) 受輻射影響較大的區域,是在福島電廠西北方約20公里處的浪江町、飯舘村兩個村莊,假設民眾在此地區連續居住4個月(實際上居民已於2個月內遷離),民眾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約在12~25毫西弗。
  (2) 福島縣接近電廠區域民眾的輻射劑量約在3~5毫西弗;其他影響較小區域及日本其他地區民眾的輻射劑量約在1毫西弗。
  (3) 日本鄰國及世界其他國家民眾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均小於1毫西弗。
   
  劑量評估顯示除影響較大地區(浪江町、飯舘村) 少數未疏散民眾(約1,300人,佔該區總人口6%)中嬰幼兒族群的幾種癌症風險可能有些微增加外,其他民眾癌症風險都不會增加:
  (1) 女嬰全部實體癌症終生額外罹患風險增加1% (風險增加幅度約4%)
  (2) 女嬰乳癌終生額外罹患風險增加0.36% (風險增加幅度約6%)
  (3) 男嬰血癌終生額外罹患風險增加0.04% (風險增加幅度約7%)
  (4) 女嬰甲狀腺癌終生額外罹患風險增加0.52% (風險增加幅度約70%)。但甲狀腺癌並不是致死癌症,可以手術治療,癒後一般良好。
   
  浪江町居民健康風險除女嬰甲狀腺癌風險增加幅度較其他癌症為高外,一般民眾接受之輻射劑量相當於2至3次電腦斷層掃描劑量,因此健康效應風險較低。至於福島縣其他區域及日本其他地區,民眾接受之輻射劑量平均分別為3~5毫西弗與1毫西弗,約為天然背景輻射的0.5至2倍左右,其致癌風險更低。
   
  綜上,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UNSCEAR)報告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係由具有輻射風險模式、流行病學、劑量學、輻射效應及公眾健康等背景之獨立國際專家學者們,根據實際環境輻射偵測數據及輻射健康效應評估模式推估後共同完成,較具公信力,足可澄清少數媒體刊載之不實報導。
   
4. 有關一般游離輻射劑量及醫療游離輻射劑量之比較如下附圖所示。其中: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所接受的背景輻射劑量為1.6毫西弗;輻射工作人員年劑量限值為20毫西弗;接受一次正子斷層掃瞄(PET)則為7毫西弗。
 

 

   
【資料來源】:
1. 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針對三哩島核能事故相關報告。NUREG-0558(1979)、NUREG-0600(1979)、NUREG-0636(1980)、NUREG-0637(1980)、NUREG/CR-1250(1980)。
2.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CI)報告。Jablon, S., Hrubec, Z., & Boice, J. D., " Cancer in Populations Living Near Nuclear Facilities (A Survey of Mortality Nationwide and Incidence in Two States), " JAMA, 265, 1403, 1991.
3.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UNSCEAR)針對輻射健康效應之報告。資料結果顯示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2011)--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UNSCEAR( 2008)-- Report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with Scientific Annexes. Volume II Scientific Annexes C, D, and E., Annex D—Health Effects due to Radiation from the Chernobyl Accident.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Nuclear Accident after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Based on a Preliminary Dose Estimation, pp166, Geneva.
5. 原子能委員會網站。http://www.aec.gov.tw/webpage/radtown/defaul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