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2025石門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隧道銜接段參訪

工程簡介

石門至新竹聯通管計畫

新竹為臺灣科技重鎮,對穩定的供水需求甚殷,區內雖有兩座水庫,但容量甚小,蓄豐濟枯能力有限。為因應新竹未來公共給水成長需求,提升調度桃園支援新竹水量,行政院於民國111年5月核定「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將石門水庫與寶山第二水庫串接聯通,管路全長25.2公里,工程計分三標辦理,由北至南依序為隧道銜接段、道路埋設段、跨河放水段,長度分別為5.9公里,11.1公里及8.2公里,總經費103億元,預定民國117年底完工,每日最高可由石門水庫支援供應新竹地區30萬噸原水,有效降低新竹地區公共給水缺水風險,對新竹未來發展幫助甚大。

隧道銜接段

隧道銜接段工程分成隧道及明挖覆蓋兩部分,本次參訪以隧道工程為主,隧道起點為石門水庫分層取水工中線鋼管,穿越石門山與太平山至新竹縣關西鎮,隧道斷面寬4.8公尺高5.0公尺馬蹄形,並安裝直徑兩公尺圓形延性鑄鐵管(DIP),長約3.4公里,為利施工排水,隧道底坡採雙坡度設計,前半段上升,後半段下降,轉折處約於中間點,明挖覆蓋起點於隧道出口,沿三屯圳與竹28-1鄉道開挖寬3.5公尺,埋設ψ2000mm DIP原水管及ψ200mm DIP自來水幹管,終點接台3線,長2.55公里,全長約5.9公里,截至5月底進度超前約16.7%。

活動報導

水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行政院於民國111年5月核定「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為水利署「珍珠串計畫」的重要環節。工程全長25.2公里,橫跨四個鄉鎮區,藉由聯通管系統,將石門水庫豐沛的水源南送至新竹寶山、寶二水庫,預計每日可提供最高30萬噸緊急供水備援,顯著提升新竹地區供水穩定度,維護民生用水品質並促進產業發展。

本學會會員委員會於10月15日舉辦「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隧道銜接段」工程參訪活動,一行約30人前往實地參訪。由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團隊詳盡介紹工程概要、施工現況及特色,此工程導入RFID感應系統進出控管機制,提升工程人員安全管理;採用LED智慧照明提升辨識效率;施工期間推動工程碳足跡盤查,取得碳足跡查證聲明書。簡報結束後,參訪團前往石門水庫隧道銜接段,由現場工程團隊說明如何克服地質與地層條件等多重挑戰。

特別感謝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福清營造及鴻宜工程團隊於工程趕工期間仍悉心安排解說與導覽。透過本次參訪更深刻體認到水資源的重要性。期盼藉由完善的水資源調度系統,讓水源豐沛地區能即時支援缺水區域,進而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時,能展現更高的耐受力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