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齊柏林看見台灣 放大格局回歸永續發展真義

從齊柏林看見台灣 放大格局回歸永續發展真義

中國工程師學會陳振川理事長

台灣地狹人稠,中部有高聳中央山脈,位於西太平洋地震帶,地質年輕脆弱,加上颱風豪雨經年侵襲,天然環境多變化不穩定。從齊柏林所拍攝看見台灣,讓人震撼的看到台灣自然之美及人類貪婪開發濫用土地之情況,特別是濫墾濫建對國土山林造成的破壞。媒體大衆集中關懐之焦點係在人為對環境之破壞,但卻未見另一更大之威脅,由氣候變遷所致極端氣候所造成更大規模災害之挑戰,包括台灣4年多前發生之莫拉克颱風,2011年8-11月泰國洪災造成740人死亡1.35兆台幣損失,及2013年11月侵襲菲律賓造成重大災害及約6,000人命死亡之海燕超級颱風。氣候變遷亦於2013年9月,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所提第5 次評估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趨勢並未減緩,且直指明人類是禍首。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頻率更高規模更大的災害,也印證了該組織所提將帶來超級大災難的事實,國人更有超過九成認同氣候變遷之現象在發生。

莫拉克颱風帶來3天近3公尺高之雨量,造成2萬5,181處崩塌,近4萬公頃崩塌面積(約1.5個台北市),所產生泥沙生產量達相當於650座台北101大樓之12億立方公尺之量,清理漂流木達152萬噸。颱風豪雨所造成崩塌區域大多數屬原始森林或人工造林區,也有深層崩塌所帶來大量巨型漂流木。這種大規模現象卻是人力所難抗衡而需採避災避險,妥善考量公共設施之規劃及興建。

氣候變遷也嚴重威脅21世紀人們所追求永續發展之目標,為探討永續發展,2002年第二屆地球高峰會指出人類面臨水資源、能源、健康、農業、生物多樣性五大挑戰。其中,能源議題衝擊台灣永續發展及人民社會最為急迫敏感,再者,節能減碳被視為解決或減緩氣候變遷及永續性最關鍵之做法。因此,行政院分別制定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08),節能減碳行動方案(2008),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工程會,2008),永續能源政策行動方案(2009),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永續會,2009),國家節能減碳總計劃(節能減碳推動會,2010)等政策及執行方案。1987年由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Our Common Future」揭示永續發展定義為「發展除為滿足當代的需求,並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自身的需求」。人類追求永續發展係考量環境保育、社會公義和經濟發展三大主軸。

今日,當核四安全問題成為全國所關心探討之最熱門問題,國人雖也稍微探討能源政策,但却少見回歸永續發展之最重要目標,也忘了節能減碳之重要性,及前述我國近年來所制定悠關永續發展之各項政策及執行方案。做為工程師,更心驚的看到政治人物逞口水之便,無視隨興之政策改變,對國家永續發展之影響,而國人因資訊不足及不滿,矇著眼,認為都是政府的責任及應做事情,而忽視個人應承擔對永續發展之責任。大家忘了節能減碳之重要性,及氣候變遷帶來極端氣候所致災害之威脅。大家也不瞭解任何能源政策急速改變是有代價,且需要相當時間去完成的,有的甚至用錢也因天然環境及國際情勢無法達成。要有替代能源供應,仍需工程師們經由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營運等過程,土地、資金及環評等冗長審查,常需耗上10年才可完成,而不是像一般國人所想花錢到商場購買冰箱、電視、電腦等,回家安置即可啓用。從動念改變到完成落實,重大公共設施興建啓用是要長久時間的,而人民需付出倍數負擔。同樣的,任何設施及公共建設,也有其使用年限,並應經常檢測維修來延長其使用年限。

以另一個和永續有重大關係的水資源來談,想想,提供大台北地區充裕及乾浄飲水的翡翠水庫,啓動使用已26年,如果有天翡翠水庫退休除役,那大台北地區替代水源在哪裡?如果沒有足夠量及品質的水源供應,那缺水威脅人民生活健康、觀光醫療、產業發展等,會有多大衝擊。因此,經過合理評估程序,確保其服務安全及功能,對於如此巨大且悠關民生之投資(甚至很難找到好的替代方案),當然要在安全前提下儘量延長其使用壽命,這也是全世界對公共建設(包括核電廠,其為營運執照更新)之慣常做法。因此,在節能減碳及追求永續發展仍是我國最重要之政策,像核一、二廠運轉執照屆滿40年,如此重大能源建設是否延長使用,難道不應從前述兩個政策,詳加思考評估?

工程師是專業的社會中堅人士,同樣和大家愛台灣及國人,無論任何能源政策改變,都要靠工程師之腦及雙手執行及達成,工程師所受務實的教育及良知,會告訴政治人物那些是務實可行,那些是做不到,要多久才可達成,代價是如何?情緒性的感覺是要付出社會重大代價的,不知國人及產業界是否準備好了要面對?工程師們的話,拋開政治,大家會聽嗎?

中工會有百年歷史,為最具規模的工程學術團體,對國家建設及經濟發展有長久貢獻。在社會對核四安全及核能問題感到不安及疑惑,工程師們也絕不應旁觀而未提供客觀專業意見供國人參考。事實上,能源供需及核能安全牽涉問題甚廣,乃跨領域工程專業問題,而與民生息息相關。因此,基於專業及對國家社會之責任,中國工程師學會責無旁貸,乃於民國102年3月1日第68屆第4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自行負擔經費成立「電力及核能安全專案小組」,期能本著客觀、公正、專業、理性的立場,從工程技術、環境保護、核能安全、經濟發展等面向,回歸永續發展,提供專業、客觀與理性的溝通平台,讓社會大眾有管道瞭解問題的真相,減少不理性對立, 確保國家社會的真正福祉。該專案小組由中工會各結盟工程專業領域學會推派代表組成,以嚴謹方式經專家會議、研討會及論壇等型式陸續提出專業意見,供各界參考。